青海文化藝術網訊 12月26日,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辦的梅卓長篇小說《神授•魔嶺記》首發式在西寧舉行,40余位省內知名作家和評論家參加,首發式由青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紹玉主持。
《神授•魔嶺記》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,是藏族一級女作家、青海省作家協會主席梅卓沉寂十年、潛心創作的長篇小說。作品共十三章、三十九節,約30萬字,以《格薩爾史詩》四大戰役之首——《魔嶺大戰》為背景、圍繞主人公——少年阿旺羅羅的出身、遭遇、品性和夢想的線索,以少年的視角,推進式敘述其在阿尼瑪卿山區不同地點發生的故事,最終完成事件描寫和性格塑造。

近年來,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《格薩爾》是“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”,看望說唱藝人并“表明黨中央是支持扶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”。格薩爾說唱藝人是史詩最直接的創作者、繼承者和傳播者,他們才華橫溢、閱歷豐富,是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民間詩人!渡袷•魔嶺記》正是為這樣的藝人服務,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,熱情地謳歌他們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,探索與描述了他們的成長道路。

目前關于格薩爾史詩及藝人的研究探索、傳承保護主要集中在學術范疇,而以長篇小說形式的文學作品尚不多見。與會評論家一致認為,長篇小說《神授·魔嶺記》緊緊抓住成長的主題,將13歲的少年阿旺羅羅的成長與阿尼瑪卿雪山、史詩《格薩爾王》中的魔嶺大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完成了史詩與當代交融、神話與現實焊接,再現了史詩《格薩爾王》的恢弘與偉大,再現了雪域藏地的神奇與瑰麗,并以此反映出自己對藏民族的文化、思想、心理的追索與探求,進而深入解讀藏民族在高原域境中千百年來形成的生態觀、文化觀、價值觀,凸顯出了史詩的現實意義。作品以史詩藝人的成長過程為線索,重現波瀾壯闊的歷史傳奇,表達民族情感、促進社會互動、秉持傳統信念,積極倡導和諧社會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,歌頌勞動人民的高尚品德和智慧,并就新時期生態保護、多元文化、非遺傳承等課題進行探索,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研究價值。